發布時間:2023-12-13 瀏覽:次
在柳市新鄉賢聯誼會成立大會上的主旨發言
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 胡成中
2023年12月9日
尊敬的各位領導、各位朋友:
很高興參加今天的大會,和大家一起見證柳市鎮新鄉賢聯誼會的成立;也很榮幸,有機會參與到柳市鎮新鄉賢聯誼會的工作中來,這也是家鄉父老對我的信任和厚愛。
46年前的1977年,我16歲第一次出遠門,從柳市車站坐汽車到金華,再換火車去長沙,從此開啟了風風雨雨的創業生涯。7年后的1984年,我帶著走南闖北攢下的“第一桶金”,又回到柳市,在車站南路的家中,創辦了求精開關廠,奠定了德力西的發展源頭。我和柳市眾多同行你追我趕、共同進步,一起打贏了“質量立企,品牌興業”的持久戰,讓柳市的電氣產業成為希望的熱土。1997年至2003年,我們先后成立了樂清市、溫州市、浙江省電氣行業協會,三級協會合署辦公,還是放在柳市這塊寶地。在我擔任會長期間,爭取到國家支持,正式給柳市授予了“中國電器之都”的稱號,直到今天都是柳市最耀眼的一張“金名片”。
40年過去,正如習總書記倡導的“地瓜理論”所描繪的那樣,一大批柳市企業的“藤蔓”都延伸了很遠,走出了浙江,走向了全國、全球,但我們的“根”始終在樂清、在柳市。可以說,柳市既是生養哺育我們的父母之鄉,也是塑造我們人格、引領我們修為的精神故鄉。
柳市有著悠久的市場經濟傳統。大家都知道,柳市現在是樂清、溫州乃至浙江的經濟第一強鎮。其實早在北宋的時候,柳市在溫州的經濟地位就非常重要。當時,朝廷在溫州設了六個稅務機構,樂清只有一個,就設在柳市,每年的征稅額大概是2500貫。過去我們形容一個人富有,就說他“家財萬貫”,2500貫已經不少了。
柳市也有深厚的禮樂文化傳統。像樂清歷史上第一位進士鄭邦彥,就是柳市人。歷朝歷代從柳市走出的名臣、大儒、思想家,更是燦若群星。“人杰”所以“地靈”,“地靈”所以“人杰”,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。
從歷史的脈絡來看,商業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終是柳市發展的兩條內在主線,兩者互相支撐、促進,缺一不可。習總書記說,“企業既有經濟責任、法律責任,也有社會
責任、道德責任。任何企業存在于社會之中,都是社會的企業。社會是企業家施展才華的舞臺。”我覺得,柳市人一貫崇尚的“義利并舉”傳統,和總書記的對企業家的期望是高度一致的,這也是柳市千百年來能夠生生不息、健康發展的根本原因。
鄉賢,是優良傳統的代表,也是踐行者、傳承者。那么“新鄉賢”的“新”,體現在哪里?借此機會,我也談幾點個人看法。
一是體現在新時代的人民主體性。過去的鄉賢,主要是退隱的官員和宗族家長,講求“風俗教化”,實際把自己擺在比老百姓高一頭的位置。新時代的“新鄉賢”,本身就是來自于各行各業的老百姓,因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,通過自己的努力,在相關的領域內作出了貢獻,獲得了黨和國家的認可、群眾的擁戴,才被稱為“新鄉賢”。這個身份是榮譽,也是囑托和期盼,鞭策著我們不斷進步、德業兼修、做好表率,更好地回報家鄉、服務社會。
二是體現在新時代的國際視野。過去的鄉賢,一般都出生或居住在本地。新時代的“新鄉賢”,大多則是“根”在家鄉、“藤”在全球。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,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。柳市,不再是一個地理概念,而是一個文化的概念,奮斗在全球各個角落的柳市游子是“柳市人”;從全球各地匯聚到柳市、扎根在柳市,為柳市各項事業發揮作用、作出貢獻的外來人員,同樣也是“柳市人”。
三是體現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。過去的鄉賢,主要關注本鄉本土的民情、本鄉本族的發展。新時代的“新鄉賢”,則應該有心懷家國、志在復興的站位和格局。我們為柳市的產業發展、社會治理、民生福祉等等方面所作的各種努力,并不單單是為了柳市一地一鎮的父老鄉親生活得更好,更要讓柳市的產業集群成為強國強軍的重要力量,讓柳市成為共同富裕時代的突擊隊和排頭兵,在歷史長卷里寫下柳市的輝煌篇章。
期待新鄉賢聯誼會能夠成為全球柳市人的精神紐帶,凝聚更強大的物質和精神資源,為柳市的未來打開更廣闊的想象空間。
謝謝!
上一篇:
浙江省應急管理廳廳長許小月調研德力西下一篇:
德力西集團創業40周年標識正式發布on